尴尬
文艺局程局长带一班人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,听说是统一布置的。
农村经济政策内容广泛,怎样落实、落实哪些,我一无所知,也不用知道。
一个月后,程局长要“鸣金收兵”,“打道回府”了,因为“时间到”了。
按“惯例”,任何带有“中心”性的工作,都该‘事前有计划,事后有总结’.程局长当然知道这个‘程序’.
一天,经委高干事和程局长一道来到我的房间,我起身让座.高干事带笑先开腔说:‘程局长说他写了工
作总结,要找人看看和修改,这里的“锅儿大,碗儿小”大家都清楚,这事只有你丁老差不多,难找第二个人’.程局长接着说:“是这样的,本来这是要找你领导看,但领导太忙,所以高干事推荐了你丁老.那就劳驾了.”说着,将订好成册的本本递了过来.我一面双手接着,一面说:‘我才疏学浅,对局长大作,拜读可以,修改岂敢!’并随手翻开“总结”一看:字迹工整,大小划一,行行上线.随说:“局长宝墨,确實耐看;恭敬不如从命,那就留下吧’。我心想,这大概是'程序',所在单位要有人看看,浏览一下而已.局长随口说'劳驾.'便起身告辞.
我既接受了'任务'.那就得'完成'.晚上仔细看了局长的'大作',借用'阶级斗争,一抓就灵'时的术语叫
做"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",这'大作'不仅多处词不达意,多处语意颠倒,那明显的错别字,俯拾即是.比如
"热情高胀","簿弱环节"等等.而那秀丽的字迹,也只是'金玉其外'罢了。
第二天,我找到局长,我说:“整体布局很好,只是多处笔误,怎么处理好,听局长吩咐”。 局长毫不迟疑地说:“你不要在这上面(指他的总结)改动,你把要改的地方用另外一张纸记下来”。 我唯唯.
回来以后,我想想,这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.我埋怨小高多事.打算原封不动地还给他.既而想想,
又觉不妥.'鸡窝里凤凰固然珍贵,草棵里牡丹也有他的风采'.我若不去修改,那岂不是“蜀中无大将,廖化做
先锋”么!
我遵命用另一张纸,在上面写明,第几页第及行的某个字“宜”为什么字;第几页第几行某句"建议"改成某样句.经过两天的‘搜索'和‘确认',算是交了差.
数日后,高干事提到了这件事,我说:“小高,以后你别这样.你当时就可以‘一退六二五’说没人能看,更没人能改,不就行了吗.你想想,你带他来了,我改,那是对他的大不敬,他会说我傲慢;我不改,待到别人发现并指出时,别人和局长都会觉得我们单位不过尔尔.还有,他如果诚心让人修改,只要拿草稿就行了,而他拿
出的是誊清的正式文本,明明是要取得赞扬,而毫无让人修改的打算,对么?”
高干事咧着咀:“嘿嘿,我那里知道哪么多名堂.我以为他真想找人修改,想想只有你还差不多,真对不
起,给你添麻烦.”
我说:“不是添麻烦,而是叫我进退两难.”
080115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