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报刊文钞】寻根究底
从网上看到文豪李敖和他儿子的一段对话:
父:你去买瓶汽水。
子:是可乐还是雪碧?
父:可乐。
子:铁罐装的还是瓶装的?
父:瓶装的。
子:没糖的还是普通的?
父:普通的。
子:500还是1000的?
父:你好烦,算了,水就可以啦!
子:矿泉水还是过滤水?
父:矿泉水。
子:冰的还是不冰的?
父:(生气了)你再啰嗦,看我拿扫帚打你。
子:是哪塑胶的还是竹子的?
父:你这个畜生!
子:像猪还是像牛?
父(气喘)我···我会被你气的吐血···血啦!
子:要拿垃圾桶还是扶你到厕所?
父:我死了算了。
子:你要土葬还是火葬?
父:妈的,你是存心气死老爷了···
原本十分简单的事由于一味寻根究底,最后闹出了一场笑话。
凡事都有个“度”。度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与最低界限。
生活常识也好,生存智慧也好,无不告诉人们,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,
也就是把握好分寸。辛弃疾词中“物无美恶,过则为灾”一语,有深意存焉。
(《解放日报》王充闾 文)
评论